医学影像技术学(第4版)

医学影像技术学(第4版)

作者:
  • 主编: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 李真林(四川大学)

¥ 118  
| 图书介绍

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强调实用性,避免与临床脱节。全书分为九篇三十七章,第一篇为总论,第二篇为PACS 技术与图像打印技术,第三篇为普通数字X 线成像技术,第四篇为CT 成像技术,第五篇为SDA 成像技术,第六篇为MR 成像技术,第七篇为超声成像技术,第八篇为核医学成像技术,第九篇为放射治疗技术。全面介绍了影像技术学科全系的基本知识内涵和基本的从业技能。本书以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体系的大影像学观为出发点,在重点叙述各种影像设备构造原理、检查技术方法和图像质量控制,注重影像技术各个亚专业之间的融合,拓宽了专业口径,淡化了学科意识。


本次改版,添加了CT 和MR 等影像技术亚学科许多新的理论和检查技术,增加了学生目前必须掌握的放射治疗学技术,删除了临床不用或少用的医学技术。


| 作者简介

余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技师。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伦琴学者,获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终身成就奖和首席专家。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技能培训湖北省基地主任暨特聘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人才评价、卫生人才培训、卫生人才研究和卫生人才管理专家。全国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考试命审题专家。全国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材建设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丛书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医疗器械使用评价专家。国家工业强基评审专家。


主编和副主编本科规划教材27本,主编和副主编专著本1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篇余篇。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放射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


湖北省医学会放射技术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华中科技大


学《医学影像技术学》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DSA成像技术参数与疾病显


示的相关性临床应用研究》。湖北省政府招投标委员会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招投标委员会评


审专家。湖北省职业卫生技术评审专家。湖北省放射卫生技术专家。


| 编辑推荐

面向影像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操作性强,经过14年教学检验的实用适用的好教材。

| 书评
|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X 线成像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 X 线产生及其特性


第二节 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数字X 线成像基础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


第二节 数字图像的形成


第三节 数字图像的处理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评价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


第三章 X 线防护


第一节 X 线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 X线的防护要求


第三节 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第四章 对比剂


第一节 X 线对比剂


第二节 MR 对比剂


第三节 超声对比剂


第五章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一节 CR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二节 DR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三节 CT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四节 DSA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五节 MR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六节 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七节 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第六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一节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胸部


第三节 腹部


第四节 骨与关节


第五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


第二篇 PACS 技术与图像打印技术


第七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第一节 PACS 的发展与组成


第二节 PACS 的运行


第三节 国际标准和规范


第四节 PACS 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PACS 的进展和应用评价


第八章 医学图像打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激光照片打印技术


第三节 热敏成像技术


第四节 喷墨打印成像技术


第五节 自主胶片打印技术


第三篇 普通数字X 线成像技术


第九章 X 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 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X 线摄影条件


第三节 普通X 线设备


第四节 CR 成像技术


第五节 DR 成像技术


第六节 乳腺X 线摄影


第七节 口腔X 线摄影


第八节 普通数字X 线图像质量控制


第十章 X 线造影检查


第一节 消化道造影检查


第二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


第十一章 人体各部位X 线摄影技术


第一节 头部X 线摄影


第二节 脊柱与骨盆X 线摄影


第三节 四肢X 线摄影


第四节 胸腹部X 线摄影


第四篇 CT 成像技术


第十二章 CT 构造与成像原理


第一节 CT 的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


第二节 CT 成像基础


第三节 单层螺旋CT 的成像原理


第四节 多层螺旋CT 的成像原理


第五节 CT 技术的新进展


第十三章 CT 扫描技术


第一节 CT 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第二节 扫描方法


第十四章 CT 质量控制


第一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第二节 CT 性能指标及检测


第十五章 CT 检查技术


第一节 扫描前准备


第二节 颅脑CT 检查技术


第三节 鞍区CT 检查技术


第四节 眼部CT 检查技术


第五节 耳部CT 检查技术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 检查技术


第七节 颌面部CT 检查技术


第八节 咽喉部CT 检查技术


第九节 颈部CT 检查技术


第十节 胸部CT 检查技术


第十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CT 扫描技术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CT 扫描技术


第十三节 肺静脉与左心房CT 扫描技术


第十四节 腹部CT 扫描技术


第十五节 盆腔CT 扫描技术


第十六节 脊柱CT 扫描技术


第十七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 扫描技术


第十八节 CT 介入技术


第五篇 DSA 成像技术


第十六章 DSA 设备及成像原理


第一节 DSA 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 DSA 成像原理


第三节 DSA 信号与图像采集


第四节 DSA 成像方式与时间减影方式


第五节 DSA 图像处理


第六节 DSA 图像质量控制


第七节 DSA 特殊成像技术


第十七章 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八章 DSA 的临床检查技术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


第二节 头颈部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三节 胸部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技术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五节 腹部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六节 盆腔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七节 四肢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第六篇 MR 成像技术


第十九章 MR 构造与成像原理


第一节 MR 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 MR 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第三节 MR 图像重建原理


第二十章 MR 成像的脉冲序列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


第二节 脉冲序列的参数及其意义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第六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第七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第八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第九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


第二十一章 MR 特殊成像技术


第一节 MR 血管成像


第二节 MR 水成像


第三节 MR 功能成像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


第五节 MR 波谱成像


第六节 MR 饱和成像技术


第七节 预脉冲获得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


第八节 MR 辅助成像技术


第九节 MR 介入与分子影像学


第二十二章 MR 图像质量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MR 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


第三节 MR 成像伪影


第二十三章 MR 临床检查技术


第一节 MR 检查准备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 扫描技术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MR 扫描技术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MR 扫描技术


第五节 呼吸系统MR 扫描技术


第六节 循环系统MR 扫描技术


第七节 消化系统MR 扫描技术


第八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 技术


第九节 四肢关节及软组织MR 扫描技术


第十节 外周血管


第十一节 外周神经成像技术


第十二节 MR 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第七篇 超声成像技术


第二十四章 超声设备与成像基础


第一节 超声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


第三节 超声成像原理


第四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第五节 超声图像的命名


第二十五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第一节 经胸壁常规超声心动图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第三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


第四节 心脏声学造影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


第六节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第七节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第二十六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


第一节 胸壁与胸腔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节 肺部与纵隔的超声检查技术


第三节 肝脏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技术


第五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


第六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


第七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


第八节 腹壁、腹腔、腹膜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


第九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


第十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


第十一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十七章 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第一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


第五节 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


第六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


第七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第八节 腹部血管检查技术


第九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十八章 介入超声


第一节 仪器设备


第二节 无菌原则


第三节 技术原则


第四节 常用介入超声操作技术


第八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


第二十九章 核医学设备及显像原理


第一节 核医学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特点


第四节 成像参数选取原则


第三十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


第三十一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


第九节 骨显像


第十节 骨髓显像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


第十二节 18F-FDG 肿瘤代谢显像


第三十二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


第九篇 放射治疗技术


第三十三章 放射治疗设备


第一节 模拟定位设备


第二节 放射治疗设备


第三节 近距离放疗设备


第三十四章 模拟定位技术


第一节 体位固定技术


第二节 模拟定位技术


第三十五章 治疗计划设计


第一节 治疗计划系统


第二节 靶区体积定义


第三节 计划设计及评估中的剂量参数


第四节 外照射临床计划设计


第五节 近距离放疗计划设计


第六节 治疗计划优化设计和计划评估


第三十六章 放射治疗技术


第一节 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第二节 等中心照射技术


第三节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第四节 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


第五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第三十七章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一节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


第二节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


第四节 CT 模拟机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


第六节 治疗计划系统的质量控制


索引


|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可作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具书。

| 图书信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版次:001
印次:001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